显然是我手上有了E16-70这颗才敢这么自信。
正好还有蔡司ZM 50/2和老狗头E18-55,和蔡司E16-70/4一起做个测试对比,对比的结果是:
焦外:50mm端,E16-70差于E18-55
这是让人比较惊讶的部分,表面上E16-70各个焦段都能提供良好的柔美的焦外,但是实际使用中,我发现,在中距离的情况下,焦外并不出色,对比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,在F4、F5.6重点光圈下,焦外表现:ZM 50/2 > E18-55 > E16-70。所以说,Sony的E系统狗头不狗,是有道理的(当然,那个E16-50就别提了,很狗)。
E16-70焦外的主要问题是:光斑内年轮明显,脏兮兮的;中距离下二线性明显。
分辨率和锐度:50mm端中心,E16-70差于E18-55
任何光圈下,E16-70都不能和ZM50相比,这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在50mm焦段的中心锐度上,E16-70败给了E18-55,这点就说不过去了。
E16-70的优势在于广角端,还有画面中心和边缘较为均衡的锐度表现(不像E18-55边缘糟糕)。
E16-70的弱项是在长焦端,F4的时候,彗差明显,色散也明显,偏肉,收到F5.6后有明显提高。
眩光:
E16-70抑制得非常好,是亮点。
紫边:
正好还有蔡司ZM 50/2和老狗头E18-55,和蔡司E16-70/4一起做个测试对比,对比的结果是:
焦外:50mm端,E16-70差于E18-55
这是让人比较惊讶的部分,表面上E16-70各个焦段都能提供良好的柔美的焦外,但是实际使用中,我发现,在中距离的情况下,焦外并不出色,对比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,在F4、F5.6重点光圈下,焦外表现:ZM 50/2 > E18-55 > E16-70。所以说,Sony的E系统狗头不狗,是有道理的(当然,那个E16-50就别提了,很狗)。
E16-70焦外的主要问题是:光斑内年轮明显,脏兮兮的;中距离下二线性明显。
分辨率和锐度:50mm端中心,E16-70差于E18-55
任何光圈下,E16-70都不能和ZM50相比,这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在50mm焦段的中心锐度上,E16-70败给了E18-55,这点就说不过去了。
E16-70的优势在于广角端,还有画面中心和边缘较为均衡的锐度表现(不像E18-55边缘糟糕)。
E16-70的弱项是在长焦端,F4的时候,彗差明显,色散也明显,偏肉,收到F5.6后有明显提高。
眩光:
E16-70抑制得非常好,是亮点。
紫边:
E16-70的样片素质绝对是最近最值得期待的事情。全称是Vario-Tessar T* E 16-70/4 ZA OSS,简称E16-70,已经正式发布,这颗镜头自从出现在E口镜头路线图起,我可是期盼了几年。虽然18-55狗头不狗,但是光圈偏小和广角不够,还是会给我一种武器不够精良的感觉。
于是E16-70来了,不夸张的口径,小巧的身材,仅看外形,就有一种赶紧买下来的冲动。联想到此前a系统16-80的画质,这一颗估摸着也是不俗的表现。
第一时间放上E16-70的样片:
官方样片:1 2 3
试机样片:1
以上样片均是非全尺寸,方便管中窥豹,大致了解其表现力。虽然100%的局部看不到,但是从这些样片看来,
于是E16-70来了,不夸张的口径,小巧的身材,仅看外形,就有一种赶紧买下来的冲动。联想到此前a系统16-80的画质,这一颗估摸着也是不俗的表现。
第一时间放上E16-70的样片:
官方样片:1 2 3
试机样片:1
以上样片均是非全尺寸,方便管中窥豹,大致了解其表现力。虽然100%的局部看不到,但是从这些样片看来,
[8月23日更新镜头清晰图]
Zeiss Vario-Tessar T * E 16-70mm F4 ZA OSS
蔡司标,镜头防抖,55mm滤镜口径,价格大约$1,000
E PZ 18-105mm F4G OSS
镜头防抖,72mm滤镜口径,PZ=Power Zoom电动变焦
NEX-5T
NEX-5r的同门师兄,NFC,类似sony SLT的Fn按钮,新的操作菜单界面和其他少量变化
Α3000/ILC-3000
体型类似Sony SLT相机,但是是E卡口单电
2千万像素APS-C,内置EVF
在日本叫A3000,在美国和欧洲叫ILC-3000
QX10
上一篇介绍过,单镜头成像模块
QX100
上一篇介绍过,单镜头成像模块
Zeiss Vario-Tessar T * E 16-70mm F4 ZA OSS
蔡司标,镜头防抖,55mm滤镜口径,价格大约$1,000
E PZ 18-105mm F4G OSS
镜头防抖,72mm滤镜口径,PZ=Power Zoom电动变焦
NEX-5T
NEX-5r的同门师兄,NFC,类似sony SLT的Fn按钮,新的操作菜单界面和其他少量变化
Α3000/ILC-3000
体型类似Sony SLT相机,但是是E卡口单电
2千万像素APS-C,内置EVF
在日本叫A3000,在美国和欧洲叫ILC-3000
QX10
上一篇介绍过,单镜头成像模块
QX100
上一篇介绍过,单镜头成像模块
很有想象力。既然我们都有了大大的手机屏/pad屏,触摸就可以拍照,为什么还要机身LCD和各种按钮呢?我想索尼DSC-QX10、DSC-QX100无线镜头模块的出现,就是基于这种创新思路,将光学和成像模块分离出来,通过wifi进行图像传输。这样出行也方便,拍摄角度更加灵活。
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,属于传闻阶段,但是其参数已经陆续放出。其中一个采用的是RX100II的2千万像素传感器和蔡司镜头(个子大的那个);另一个是10倍光学变焦(等效25-250mm F3.3-5.9),采用1/2.3'的1800万像素传感器。也就是说,你可以认为他们就是sony数码相机 RX100II和WX150的一部分。
既然是一个娘生的,画质应该等同于RX100II和WX150,样片就不用太着急了,我本人对那个大一点的感兴趣。
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,属于传闻阶段,但是其参数已经陆续放出。其中一个采用的是RX100II的2千万像素传感器和蔡司镜头(个子大的那个);另一个是10倍光学变焦(等效25-250mm F3.3-5.9),采用1/2.3'的1800万像素传感器。也就是说,你可以认为他们就是sony数码相机 RX100II和WX150的一部分。
既然是一个娘生的,画质应该等同于RX100II和WX150,样片就不用太着急了,我本人对那个大一点的感兴趣。
松下GX7机器还是很帅的(虽然有借鉴NEX-6/7的嫌疑),直接集成翻转EVF是亮点,机身防抖更是相对于自身的突破。其他特点还有:无低通、可在-4EV条件下对焦、双波轮、可翻转LCD、全高清摄像、内置wifi和NFC、1/8000秒快门、高光暗部曲线修正。从配置上来说,有诚意。
松下GX7样片地址:http://www.photographyblog...(非全尺寸,仅供解渴)
评价:没大图不好评价,色彩还是一如既往的松下味,我一直对这种调调不感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