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2006年7月17日至8月17日,此行共一个月的时间。如果不算上头尾的路费,期间共花费5000元左右,不能算是节约。
 
GPS所记录的路线和城市、景点坐标全在这里,大家下载后用Google Earth打开即可(注意:文件路径中不可有中文)。
 
详细路线如下:
1、青海
西宁——塔尔寺——贵德——坎布拉——门源——尕海——青海湖沙岛——哈尔盖——格尔木——察尔汗盐湖
 
2、青海——西藏
格尔木——昆仑山——五道梁——风火山——沱沱河——雁石坪——唐古拉山口——安多——错那湖——那曲——当雄——纳木错——羊八井——拉萨
 
3、西藏
色拉寺——布达拉宫——哲蚌寺——西藏博物馆——大昭寺——小昭寺——桑耶寺——昌珠寺——雍布拉康——卓玛拉康——日喀则——扎什伦布寺——萨迦寺
 
4、西藏——四川
八一、林芝——巨柏林——色季拉山口——鲁朗林海——波密——然乌——来古冰川——八宿——左贡——芒康——巴塘——理塘——稻城——亚丁
 
5、四川——云南
乡城——得荣——中甸——虎跳峡——丽江——大理——昆明
 
这次的游记仍然是以照片为主,文字为辅,因为关于上述地点的旅游信息,网上实在是太多了,犯不着画蛇添足。另外,游记中的照片,只为强调当地的特色或人文,不会有太多“艺术”级的“作品”(这一类照片,今后会单独整理出来放在Photo栏目,请大家拥有十二万分的耐心)
 
[未完,待续]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终于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精神把坐标和走过的路径一一输入Google Earth完毕。无意中点击了显示全部,我突然发现这次旅行和以前走过的路加在一起,盖住了半个中国。如果要用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来要求的话,我恐怕是早已完成指标了。
 
我很幸运,由于原先在北京特殊的工作性质,一年大约有9个月在外面跑,而且在很多地方都会呆很久。记忆最深的则是在云南3200米的山顶住了两个多月,没有人烟,也没有什么野生动物,推开门陪伴自己的只有急速行走的云雾、雪、10公分长的冰花和蓝天。那时候,天天看云海,我坐在石头上看着远处从云海中冒出的山头,托着脑袋想,我大概把这辈子的云海都看尽了,黄山云海?不用去花冤枉钱了。
 
自打回来之后,头两天乘着新鲜劲把拍的照片用一目十行的速度浏览了一番之后,就再也没有动过。美丽太多了,被压缩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,就像面对满汉全席,让人来不及慢慢品味,更无法记住各道菜的滋味。
 
去高原的动机?杭州太热了,加上我刚好这段时间不用工作,于是便有了去高原的想法。可惜正好赶上青藏铁路通车,所有其它车次都必须向它低头让路,西宁到格尔木一天本有至少5趟列车,为了舍车保帅,缩减到晚上一班。我没有料这趟“唯一”号列车上会有那么多人,当我凌晨在哈尔盖车站挤上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落脚之处,最后在两节车厢的接缝处找了块地方,听着窗外呼呼的风声,我把包中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,倚着冰冷的铁皮,蜷缩在垃圾中过了一夜。
 
火车还是汽车?从哈尔盖到格尔木是本次高原旅途中唯一一次坐火车。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坐列车到拉萨呢?其实如果你真想领略青藏高原的魅力,就完全不应该考虑铁路。不能停车,不能呼吸窗外的空气,不能触摸地上的小花,不能和当地人交流,在你心里会留下多少值得回忆的东西?因此,选择走青藏公路。
 
高原反应?我算是高原反应很轻微的一类人,可能是因为行前锻炼充分,也有可能是高原经验丰富。除了在5000米以上爬坡有些气喘之外,其它还好。想想你在40岁之后还能这么爬山么?有心无力还是分身乏术?还是在年轻的时候把只属于年轻人的事做完吧。看着那些骑自行车越过青藏线和川藏线的勇士们(其中碰到的最小的才10岁),深深佩服!
 
那里人多么?多,多得数不清。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和大肆宣传,把原先看来遥不可及的青藏游变成了一种时尚玩法。可能青藏高原对于世界气候的影响大家并不清楚,我所见到的青藏高原已经不堪重负,去的人越多,破坏得越快,冰川加速融化,城市汽车的高速发展也会导致污染加剧。我去那里,也为破坏生态惭愧地贡献了一把力。
 
那里纯朴么?我在走之前看人家这么评价青藏:这里有世界上最湛蓝的天空,最新鲜的空气,和最纯洁的心灵。不过,那里靠近马路、靠近城市的人们,已经不那么纯朴了,这是谁的功劳?问我们自己。
 
此行收获大么?没啥收获,本人就喜欢对着蓝天白云傻笑,没啥大追求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不是我不明白,这世界变化快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on 2006-8-24 / 阅读(6733) / 评论(0) »
30年前,一个月还不够制造几条像样的新闻;现在,过完一个月与世隔绝的生活后,发现IT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AMD吞并ATI、intel为应对对手的移动双核CPU而大肆鼓吹自己的酷睿有多好、广电总局要给每一个在互联网上刊登传播的音视频文件敲上许可证、Nikon的D80连谣言还没来得及听说评测便已经推出、三星索尼的单反上市、对奥林巴斯佳能的新单反意淫四起,好不热闹!这时代的职责已经不再是用科技来解放我们的双手,而是制造一个又一个更加沉重的枷锁,让你我步履蹒跚、眼花缭乱、呼吸困难。当人们和地球为之所累并且无力应对的时候,应该好好考虑科技的飞速发展到底是利还是弊。
 
随便说一下最近的新单反相机:
 
SONY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
SONY铺货真快,才出去了一个月,回来a100已经遍布大小柜台了。随手把玩了一下,手感和拿到当年美能达的a5D一样——塑料味强烈,手柄握持感不好。像这类小手柄的机器还有佳能的350D,不建议各位男士使用,毕竟是要拿在手上很久的东西,手感不好我会疯掉。
 
在以前的介绍中我忘了提这台相机一个重要卖点——暗部补偿功能,即通过机身内算法将大光比下的阴影部分补偿到一个合适的亮度(同时保持画面亮部区域不变),让相机的成像接近肉眼观察效果。具体演示,可以看这里http://www.dpreview.com/re...
 
6000多元的套机价格(含18-70单头)和丰富的镜头群,的确诱人。
 
Nikon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
D80让人联想起当年最具性价比的胶片机F80,是否会和前辈一样延续辉煌呢?双拨轮、11点对焦、从D200上继承的操作界面,外形指标优秀得很,但是最终的评价还要等样片再说,希望在高感光度时的表现不要和D200一样糟糕。
 
凡用过Nikon其他单反的人,一定会对它那愚蠢-缓慢-甚至需要双手并用的图片缩放操作深恶痛绝,糟糕的思路和老字号的相机品牌完全不相配。据说在D80上终于加入了可以直接放大缩小图片的按钮,证明Nikon悬崖勒马,还不算傻到极点。
 
另外,新机器仍然没有加入除尘系统,看来Nikon已经把清洗CCD已经作为一个业务增长点了。
 
Canon
新机马上就要发布,据说加入了类似olympus的除尘系统,千万像素单反大战终于打响。
ok,旅行结束,回来了
zouzhou / Posted in 站长's足迹 on 2006-8-17 / 阅读(10810) / 评论(6) »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先传一张:来古冰川上的彩虹

一个月的旅途,7月17~8月17一个月的时间里,走过青藏公路、见到了传说中的索南达杰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站、见到了令人陶醉的一望无际的羌塘草原、人满为患的拉萨;再走川藏线,领略了林芝然乌的壮美、亚丁山湖令人窒息的魅力;最后行走滇藏结束旅程。一路虽艰苦跋涉,但是换来的是让人难以忘记的美丽风景和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。感谢神奇的大自然!
 
今天回家,第一件事情就是来看看我的网站。抱歉在我不在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更新,等我休整完毕,会有新的音乐和照片和大家见面。Thx
甘南之行(七)——都江堰&青城山
 
旅途中见过多少美景,摸过多少金碧辉煌的建筑,但没见过像都江堰、青城山这样令人乏味却拥有天价门票的景区。90元/人,看到的却是些现代人修葺的痕迹。据说当地花了巨款将都江堰装点一新,因此天价门票不可避免。后和王非讨论决定,今后像这种所谓的世界遗产,除非别人请客坚决不去。
 
我说过,越走近四川,各大景区越走向拜金,但是一路上总会遇到善良的人。在青城山遇到的便是西南民族大学四位美丽热心的女孩子,在青城山顶老君阁第一次碰上,其中一位可能看我拿相机的样子比较专业,于是跑过来让我帮她们装胶卷。当时我在想,现在的女孩子娇气得连装胶卷也不会了么?后来问到的时候,她告诉我“让你装,是因为看得起你”,嗖的一下子感觉挺荣幸!
 
下山后几位小姑娘主动帮我们找车回成都,然后再顶着烈日帮我们沿着马路搜寻便宜舒适的旅馆。那天实在是太热了,我们才从晚上仅仅5度的地方一下子到了30多度的成都,要不是她们的帮助,背着大包的我们会非常辛苦。感谢!
 
好了,这里没有图片,说点旅途中的花絮:
 
在拉卜楞寺的一家小商店,走进去有几个喇嘛在聊天。看到我们进来了,其中一位喇嘛满脸堆笑,谄媚地对我们用日语说了句你好,被王非以“我们是中国人”怒斥,然后走了出去。
 
在郎木寺看天葬的时候有很多人肆无忌惮地拍照,而且还是长焦镜头,尊重死者在他们心中荡然无存。
 
南方女孩和北方女孩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,当南方女孩子和陌生外国人说话时,总会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,而北方女孩则不会。这也是我比较欣赏北方女孩的原因,在她们身上能同时看到义气和骨气。[注:切勿较真]
 
王非一路上的名言:
“你瞧,太阳把乌云遮住了!”
“你怎么变卦比脱裤子还快”
“结婚是一把双刃剑,既害自己,又害别人”
 
听说成都春熙路美女如云,言过其实!我和王非在躺椅上一个小时看着来来往往的女孩子们,真正好看的用一只手就数得出来。不要说我偏心,成都女孩在穿着打扮上和北京上海的姑娘还差得很远[注:切勿较真],即便长得再俊秀,没有好的搭配也是不行的。当然,四川女孩还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——胸部都非常丰满,北京上海望尘莫及。回去后赶忙把这一哥伦布式的大发现告诉给朋友,结果被告知“地球人早就知道”,我又落后于时代了!
 
[完]
甘南之行(六)——郎木寺-若尔盖-松潘
 
路程:大清早坐大巴车,3个小时从郎木寺到达若尔盖车站。包车从若尔盖去松潘需5个小时,路况非常不好
 
没有在若尔盖逗留,因为住宿太贵。在车站找了几位同行,一起包车去松潘。
 
当时在若尔盖边走边骂,物价实在是太贵了,不仅表现在住宿和包车上,就连蹬三轮的都和资本主义接轨,计价很简单:拐一个弯一块钱,共拐4个弯,两人一共八元。虽走了500米不到,但也只好乖乖交钱。
 
在若尔盖唯一的收获便是认识了佳冉同学,一个踏遍中国、思维敏捷、博古通今的宁波女孩。在其他任何时候,只要有我和王非同在的场所,必定是欢声笑语、他人捧腹倒地。可唯独在这次颠簸枯燥的路程中,我和王非歪着脑袋,认认真真听她讲了一路。越了解她,自认为拥有相当人生经历的我便越发现自己白活很多年。对此女,我表示十二分的敬佩。[可惜她今年暑假不按时回老家,我的普陀之行泡汤了sweat 对此举,我表示十二分的抗议]
 
川主寺离松潘一步之遥,路过的时候感觉建筑过于现代,雕琢味浓,很是煞风景。于是决定就在松潘城里的老房子转转、爬爬山,不去川主寺了。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,虽然没有去任何景点,但是进入四川开始,不断地认识热情善良的人,可算是一笔意外收获。
 
在逛老城区的时候无意闯入杨秀云的家,家门口爷爷在修木刨子,四个女孩在旁边玩耍听歌。开始的时候她们还略显腼腆,混熟了之后抱出家里厚厚的相册给我们看。从中得知她们的父亲是在镇上作马队导游,人缘好,因为影集里大多是和游客们的合影。我听着房间里音乐声震耳欲聋,问她们在放谁的歌,上初中的杨秀云(大姐)告诉我,是胡彦斌,也是她的最爱。说完妹妹们抱出她的小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抄满了歌词,明星档案,还有一堆的Love图案,回想当年的我们,经历何其相似!
 
大姐热情好客,非要留我们吃午饭,并亲自下厨,虽然看似粗茶淡饭,但能体会主人的热情和细心。吃罢甚至邀请我和王非晚上继续来吃,不过被我们婉言谢绝。等到下午我和王非已经在半山腰的时候,接到杨秀云的电话,说晚上一定要过来,她妈妈给我们包饺子。
 
非常感谢这一家人和路上偶遇的朋友的热情和善良,虽四川各大景点均走向暴利,但是淳朴的人并不在少数,冰冷之余温暖尚存。
 
总结两点:  
一、无论是合作还是松潘,城区的中心处都有一个巨大的广场,我的家乡也是这样,属于最具中国特色的面子工程,和乱扔垃圾一样普及。
 
二、走过松潘的古城墙,便来到了在中国同样普及的小商品一条街。就像杭州的河坊街、上海的七宝,共同的特点是:打着老街的招牌,刻意模仿古色古香却完全学不到位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GoogleEarth上看到的松潘

分页: 64/69 第一页 上页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下页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