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将在本文评价如下设备:(详细带图,这次终于是老人亲自拍摄了)
Olympus E-P2
松下 GF1
松下 20mm F1.7饼干头
M4/3外接取景器
宾得 K-x
Canon S90
Canon 7D
富士 Real 3D W1
Olympus E-P2
今天把真机摸了很久,也拍了很多样片。综合如下:
外观:就是把E-P1涂成黑色,热靴高一点而已,其他雷同
对焦:(对焦视频请下载)我把E-P2的对焦上传了,请看官自行下载。比较让人失望,还是要推拉一个来回,感觉比E-P1进步了一点,但是相比松下的坚决而快速的对焦,奥巴的拖泥带水式对焦仍然显得相当弱智。
电子取景器(EVF):144万像素,相当细腻,暗部表现也很好,拖影不可察觉,相比松下20万像素的EVF,强了很多。
成像:在色彩、动态上没有太大区别。原先抱有一丝希望的噪点表现,唉。没有进步,低感下(100,200)依旧噪点多多,高感1600度,似乎还比E-P1略差了点,只能算勉强可用。3200依旧不可用,6400惨不忍睹。
新增滤镜:那个模拟浅景深模型感的滤镜,可能是焦距的缘故,效果不明显。这种也就是玩玩而已的,今后会有多的是软件来模拟。
结论是:完全不建议购买,除非你是它的外形控。
松下 GF1
Olympus E-P2
松下 GF1
松下 20mm F1.7饼干头
M4/3外接取景器
宾得 K-x
Canon S90
Canon 7D
富士 Real 3D W1
Olympus E-P2
今天把真机摸了很久,也拍了很多样片。综合如下:
外观:就是把E-P1涂成黑色,热靴高一点而已,其他雷同
对焦:(对焦视频请下载)我把E-P2的对焦上传了,请看官自行下载。比较让人失望,还是要推拉一个来回,感觉比E-P1进步了一点,但是相比松下的坚决而快速的对焦,奥巴的拖泥带水式对焦仍然显得相当弱智。
电子取景器(EVF):144万像素,相当细腻,暗部表现也很好,拖影不可察觉,相比松下20万像素的EVF,强了很多。
成像:在色彩、动态上没有太大区别。原先抱有一丝希望的噪点表现,唉。没有进步,低感下(100,200)依旧噪点多多,高感1600度,似乎还比E-P1略差了点,只能算勉强可用。3200依旧不可用,6400惨不忍睹。
新增滤镜:那个模拟浅景深模型感的滤镜,可能是焦距的缘故,效果不明显。这种也就是玩玩而已的,今后会有多的是软件来模拟。
结论是:完全不建议购买,除非你是它的外形控。
松下 GF1
富士这次牛逼吹大了。
一年前要我推荐小DC,我一般都是力荐富士的F100fd,那一代的DC里面,F100的画质比G9还好,价格又便宜。如今情况就不同了,如今让我推荐(偏画质的)小DC,那是松下的LX3莫属,尽管昨天富士刚刚发布新机F200。
F200身上最引人注目的,就是号称革命性的新一代感光器Super CCD EXR,按照官方的说法,这个玩意具有高分辨率、高动态范围、真实再现等一堆特点,铁定超过F31的画质。结果当我满怀期待地看完样片之后,澎湃的心潮立马变成飘飘涟漪。除了分辨率高了点,仅低感下的画质这一项,就和F31还有很大的差距。被骗了!
先看下指标:
- 1/1.6' Super CCD EXR 12M像素 感光元件
- 28-140mm F3.3-5.1 镜头 (光圈太小,跟不上时代了)
- 光学防抖
- 高感光度(ISO6400时6百万像素,ISO12800时3百万像素,暂时不知效果如何)
- 增加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模式(总算是加上了!)
- 模拟胶片效果
- 640x480 30fps录像 (曹超你过时了!人家都1280x720了)
- 3寸LCD,23万像素
- 175克 (依旧舒肤佳肥皂造型,该换了)
说下从样片发现的问题:
1、低ISO下就已经水彩化显现,噪点明显
以前厂家对像素的追求还没有这么离谱的时候,F31在低ISO下那可是一汪清水,画面干净得一塌糊涂。这次ISO100的样片里面,就已经看到以前富士机器在ISO200以上才出现的水彩效果了(模特的头发已经开始糊掉了)。为什么有水彩效果?降噪呗。可惜即便是这样,低感下的噪点还是比较明显。要达到F31的画质,还需要努力。
富士的民用相机是越做越好了,从F10开始到F50fd,价格便宜量又足,唯一的缺点就是样子没Canon做得那么骚,其实成像比Canon强多了。
刚发布的F100fd,号称卡片机终结者!的确是该有的都有了:
28-140mm镜头
有效像素为1200万
1/1.6英寸的第八代超级CCD HR
脸部识别2.0
CCD防抖
动态范围的表现上,官方说把S5 Pro的技术拿了过来(很奇怪,S5的高动态范围是靠SR 双感光单元实现的,F100fd只是Super CCD HR),不知实际效果如何。F100fd的各项指标都很耀眼,长得也好看,按照富士一贯的低价策略,这个机器不火都很难。
再看看猛兽级旗舰DC,其实这正是我理想中的DC,广角和长焦兼有,大尺寸CCD、锂电池、翻转LCD,都在S100fs中实现:
1100万有效像素
2/3英寸的第八代富士超级CCD HR
28-400mm F2.8-F5.3镜头
1cm微距
更宽的动态范围
感光度范围ISO100~3200(600万象素达到ISO6400,300万象素达到ISO10000)
光学防抖
模拟胶片效果(Velvia、PROVIA、ASTIA)
2.5英寸可翻转LCD
0.2英寸/约20万象素的EVF
脸部识别2.0
锂电
918g重量(不含电池)
终于富士不采用笨重的AA电池方案了,迟到的进步。看报价,这机器很贵,没办法,这个大镜头摆着呢,不过上市时可别超过5000,否则,很多人家就会选入门单反的双头套餐了。
刚发布的F100fd,号称卡片机终结者!的确是该有的都有了:
28-140mm镜头
有效像素为1200万
1/1.6英寸的第八代超级CCD HR
脸部识别2.0
CCD防抖
动态范围的表现上,官方说把S5 Pro的技术拿了过来(很奇怪,S5的高动态范围是靠SR 双感光单元实现的,F100fd只是Super CCD HR),不知实际效果如何。F100fd的各项指标都很耀眼,长得也好看,按照富士一贯的低价策略,这个机器不火都很难。
再看看猛兽级旗舰DC,其实这正是我理想中的DC,广角和长焦兼有,大尺寸CCD、锂电池、翻转LCD,都在S100fs中实现:
1100万有效像素
2/3英寸的第八代富士超级CCD HR
28-400mm F2.8-F5.3镜头
1cm微距
更宽的动态范围
感光度范围ISO100~3200(600万象素达到ISO6400,300万象素达到ISO10000)
光学防抖
模拟胶片效果(Velvia、PROVIA、ASTIA)
2.5英寸可翻转LCD
0.2英寸/约20万象素的EVF
脸部识别2.0
锂电
918g重量(不含电池)
终于富士不采用笨重的AA电池方案了,迟到的进步。看报价,这机器很贵,没办法,这个大镜头摆着呢,不过上市时可别超过5000,否则,很多人家就会选入门单反的双头套餐了。
正好,手头有这么两台机器,就拍了些样片对比了下。(拍摄参数一致,请各位相信我的专业精神)
清晰度——画面中心位置(100% crop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清晰度——高感光度(ISO 800,100% crop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色散——广角端边缘(100% crop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暗部色彩——暗部提亮(只看颜色,非100%大小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根据对比:
广角端的中心分辨率:G9 略等于 F50
广角端的边缘分辨率:G9 好于 F50
同样光圈下,广角端的边缘色散:F50 好于 G9
最低感光度时的图像噪声:G9 略好于 F50
ISO 400-800时的图像噪声:表面上看G9噪声比F50多,但是G9 保留更多细节,F50水彩画现象严重(个人不喜欢富士的这种处理)
高光部分层次:G9 好于F50
暗部色彩:G9 表现很差,几乎完全丢失颜色信息,而F50暗部色彩则保留较好
总结一下:
虽然F50和G9并非一个档次的机器,但是鉴于富士F31的优异表现,我对F50的成像还是抱有较大的期望。F50的镜头广角锐度很高,配得上1200万像素的CCD。但是由于单个感光面积的减少,富士Super CCD在高感光度时的优势几乎不再存在。即便是最低感光度,噪声也略逊于G9。相比于当年无比华丽的F31,富士这次是退步了。
G9,综合实力很强,机身质感、操作感很好,但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是,暗部的颜色信息几乎完全丢失(变成黑白照),对于后期处理很不利。另外,暗部的层次相比G7有明显下降,经常会出现死黑的一片。
除了画质,G9的LCD明显偏黄,拍人像时总是让人很疑惑,每次都误认为是白平衡设错了。还有广受好评的安全数字变焦(1.5x 2.0x),我放到PS中对比后发现细节/层次相比原片根本毫无提高,莫非是我的问题?
清晰度——画面中心位置(100% crop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清晰度——高感光度(ISO 800,100% crop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色散——广角端边缘(100% crop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暗部色彩——暗部提亮(只看颜色,非100%大小):
上:Canon G9 下:Fuji F50
根据对比:
广角端的中心分辨率:G9 略等于 F50
广角端的边缘分辨率:G9 好于 F50
同样光圈下,广角端的边缘色散:F50 好于 G9
最低感光度时的图像噪声:G9 略好于 F50
ISO 400-800时的图像噪声:表面上看G9噪声比F50多,但是G9 保留更多细节,F50水彩画现象严重(个人不喜欢富士的这种处理)
高光部分层次:G9 好于F50
暗部色彩:G9 表现很差,几乎完全丢失颜色信息,而F50暗部色彩则保留较好
总结一下:
虽然F50和G9并非一个档次的机器,但是鉴于富士F31的优异表现,我对F50的成像还是抱有较大的期望。F50的镜头广角锐度很高,配得上1200万像素的CCD。但是由于单个感光面积的减少,富士Super CCD在高感光度时的优势几乎不再存在。即便是最低感光度,噪声也略逊于G9。相比于当年无比华丽的F31,富士这次是退步了。
G9,综合实力很强,机身质感、操作感很好,但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是,暗部的颜色信息几乎完全丢失(变成黑白照),对于后期处理很不利。另外,暗部的层次相比G7有明显下降,经常会出现死黑的一片。
除了画质,G9的LCD明显偏黄,拍人像时总是让人很疑惑,每次都误认为是白平衡设错了。还有广受好评的安全数字变焦(1.5x 2.0x),我放到PS中对比后发现细节/层次相比原片根本毫无提高,莫非是我的问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