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天发布我就开始兴奋了,但是最近跟吉他太亲近让我的文章慢了几天。
奥林巴斯早该推出这台机器。我感觉奥林巴斯有个特点,就是前戏时间特别长,步步为营,最后扭扭捏捏推出一个多面手。
Ex系列(E1、E3):旗舰,体型硕大,五棱镜取景器,于所有先进技术于一身
EX0系列(E30):准专业,Ex系列的瘦身版
E3x0系列(E300、E330):E330之前先用E300铺垫,结果成本太高,手感很重,市场反映不好,纯当Live View的实验品了。
E4X0系列(E400、E410、E420):小巧路线,针对女性,还有小个子的男人。
E5X0系列(E500、E510、E520):放入防抖,性价比很高
E6X0系列(E620):EX0的继续瘦身版
那么E6X0推出来是干嘛的?我估计,奥林巴斯准备把产品线缩减到Ex,Ex0,E6x0,因为把这三台机器放在一起的话,简直就是三兄弟,外观上除了大小不同,几乎就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。
废话了半天,只是想说这个前戏长的事实。早个一年推出E620这个造型和体格的机器,市场反映该多好。现在才来,再加上E30的无人问津,除非E620性价比很高,否则就很难扭转劣势了。别的厂家也不是傻子,抄袭是大家的最擅长。
从左至右分别是:E520, E620, E30
一直以来我就希望有个具备如下特征的相机机身(按优先级从上至下):
E520跑焦严重,已经不是个别情况了,可以参见4/3论坛。我自己亲自试过两台,全部跑焦(向近处跑),鉴于本人的摄龄和专业精神,相信不是本人点背的原因。最近有网友E520跑焦后送到客服搞定,相信奥林巴斯内部是知道此事且有解决办法,但是用屁股也想得到如果用户不来点实际行动,他们一定是不愿意召回的。
对于一些不信邪的朋友,我教你如何准确测试跑焦的办法(曾贴在4/3论坛):
更准确的测试跑焦的办法(近距离拍刻度是不够的)
希望用户的严谨能够给厂家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一直以为跑焦是佳能的事情,我们手中的奥林巴斯很安全。直到最近用了2台E520,才发现跑焦对奥林巴斯来说也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(我的感觉是E520对焦设计有缺陷,论坛上的朋友遇到的跑焦绝不是偶然,待更多用520的朋友证实。记得以前12-60刚出来的时候,我尝了次螃蟹,结果发现对焦有问题,那时候跟别人说没人信,这种级别的镜头怎么会出这种问题呢,结果后来奥林巴斯召回维修了)。
很多朋友都是使用刻度的办法测试跑焦,比较直观,但是缺点也是有的:它测的只是近距离对焦的精度,中远距离呢?近距离毫米级的误差也许会导致中远距离分米、米级的误差,不能小视。大家看到近距离刻度的测试似乎没什么大问题,于是心理上很满足,拿着相机拍了很久,即使发现了成像不紧凑的片子,也可能会用“哦,没拿稳”、“影响成像的因素很多”等等来麻木自己。
总之,只有比较过,才能知道机器的自动对焦是否准确。这里提供大家都知道的,但是很少人用的办法来测试跑焦:
建议 近(2米以内)、中(3-10米)、远距离(50米以外)都来一遍以下测试:
1、上脚架,设置ISO 100、SAF+MF模式、单点对焦
2、用取景器,半按快门,启动自动对焦
3、然后打开liveview,开启10x放大
4、微微转动手动对焦环,检查是否为最准确的对焦
不是很放心话,可以先在第二步拍一张,然后在第四步LCD上手动对焦准确后再拍一张,然后放到电脑上对比。
手头两台跑焦的E520已经还回去了(跑焦实在是太明显),我把手头自认为对焦还算准确的E420,装上40-150ED的测试100%截图放上来(40mm端跑焦,向近处跑,150mm端没问题),供参考。
40mm端,F4,取景器自动对焦(平时看看也无所谓,和下面的对比就看出问题了)
40mm端,F4,LV手动对焦
对于一些不信邪的朋友,我教你如何准确测试跑焦的办法(曾贴在4/3论坛):
更准确的测试跑焦的办法(近距离拍刻度是不够的)
希望用户的严谨能够给厂家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一直以为跑焦是佳能的事情,我们手中的奥林巴斯很安全。直到最近用了2台E520,才发现跑焦对奥林巴斯来说也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(我的感觉是E520对焦设计有缺陷,论坛上的朋友遇到的跑焦绝不是偶然,待更多用520的朋友证实。记得以前12-60刚出来的时候,我尝了次螃蟹,结果发现对焦有问题,那时候跟别人说没人信,这种级别的镜头怎么会出这种问题呢,结果后来奥林巴斯召回维修了)。
很多朋友都是使用刻度的办法测试跑焦,比较直观,但是缺点也是有的:它测的只是近距离对焦的精度,中远距离呢?近距离毫米级的误差也许会导致中远距离分米、米级的误差,不能小视。大家看到近距离刻度的测试似乎没什么大问题,于是心理上很满足,拿着相机拍了很久,即使发现了成像不紧凑的片子,也可能会用“哦,没拿稳”、“影响成像的因素很多”等等来麻木自己。
总之,只有比较过,才能知道机器的自动对焦是否准确。这里提供大家都知道的,但是很少人用的办法来测试跑焦:
建议 近(2米以内)、中(3-10米)、远距离(50米以外)都来一遍以下测试:
1、上脚架,设置ISO 100、SAF+MF模式、单点对焦
2、用取景器,半按快门,启动自动对焦
3、然后打开liveview,开启10x放大
4、微微转动手动对焦环,检查是否为最准确的对焦
不是很放心话,可以先在第二步拍一张,然后在第四步LCD上手动对焦准确后再拍一张,然后放到电脑上对比。
手头两台跑焦的E520已经还回去了(跑焦实在是太明显),我把手头自认为对焦还算准确的E420,装上40-150ED的测试100%截图放上来(40mm端跑焦,向近处跑,150mm端没问题),供参考。
40mm端,F4,取景器自动对焦(平时看看也无所谓,和下面的对比就看出问题了)
40mm端,F4,LV手动对焦
前段时间用了松下好评如潮的LX3,说下感受。
1、镜头草述
这个机器最值得夸耀的就是它配的leica summicron镜头了(熟悉莱卡的朋友看到summicron就知道这个镜头是2.0大光圈)。根据我的试用,这个头的确是配得上莱卡称号的(不像某些品牌DC上的伪蔡司),锐度不错、焦外非常柔美(定焦把焦外做好不难,可变焦的焦外好看的可就屈指可数了,更何况还是广角)、变形小(有些人说是机身内部修正过得,不排除这个可能)。小DC第一次见这么好的镜头,唯一可惜的就是焦距只有24-60mm,喜欢打鸟和偷拍的就比较遗憾了。
2、锐度和质感
我说过了,锐度还不错。根据我的测试,光圈F4时达到最佳。(锐度对比单反牛头可以见下面的图)
质感这个东西比较微妙,不是说锐度高质感就一定好的,物体表面的纹理、层次和反差表现好了才叫“质感”,这个头锐度不是顶级的,但是质感的表现是优异的。
3、焦外
这是这个镜头最迷人的地方,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。焦外太棒了,不多说了,说多了会被认为是广告。(不要认为光圈越大焦外就越美,景深浅和焦外美是两码事。所以即便是蔡司50mm 1.4,我也情愿用它收一档后的光圈,因为1.4的焦外实在是太乱了)
这台机器完蛋透了!
前不久我刚唱衰过它的定位和价格,留了一丝侥幸希望给画质,没想到现在连这最后的期盼也破灭了。如果要我给这台相机评级的话,属于完全不建议购买型。
官方样片可以看这里:http://olympus-imaging.jp/...
什么艺术滤镜这类的噱头,根本就是鸡肋。对于中高端的摄影爱好者,他们更愿意把色彩的调整交给后期;而对于入门的用户,根本就不需要这么贵的相机!这个E30的定位真是有够糟糕。
样片的色彩是没法看了。看看噪点表现吧,截取几张样片的暗部,ISO 200便成这样了,松下LX3(目值得推荐的素质非常不错的DC)的表现都和E30有得一拼。
下面的是所谓的仿黑白胶片的滤镜效果,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奥林巴斯理解的胶片颗粒?
原谅我,我实在忍不住要夸一下这个镜头。
之前用过蔡司的标头,对F5.6之后的锐利成像和F2之后的完美虚化印象颇深,但是,有了这个镜头之后,我很坚决地把蔡司给处理掉了。Why?
很严谨地PK过,O记的这个头除了光圈小了点之外,在画质上还没有发现比蔡司差的地方。
锐度:
蔡司完败,Olympus 50mm F2在最大光圈就已经有很高的锐度了(接近蔡司收缩到F4之后的水平),收缩两档之后比蔡司的锐不可挡还要锐不可挡
紫边:
也是蔡司完败,O记表现得很轻微(相比之下)
焦外:
仔细比较了每一档光圈下的散景,两个镜头的表现几乎一模一样。只是要注意:蔡司最大光圈的焦外是很难看的(很愣,只是景深浅而已),F2之后才进入可用范围
近摄:
还用比么,O记这个是微距镜头
畸变:
几乎为零的畸变是微距镜头的基本要求(当然这对出好片子并非是件好事,这里只是就事论事)
眩光:
啊,这是蔡司的死穴(眩光有时候也是件好事,尤其是喜欢lomo的文艺青年们)
以上全是基于实事求是,dpreview上也做过评测,大家可以参考。当然这个头也是有明显缺点的:
松下推出第一台Micro 4/3(简称M4/3)系统之后不久,奥林巴斯毫无悬念地年内推出了E3的缩小版相机E-30和新版本的14-54mm F2.8-3.5 II。
E30相比于大家的预期,更新的地方不多,且不是很诱人。
要点:
1、目前报价,机身$1299.99
2、各种艺术滤镜效果(简直是花里胡哨的功能,见这里互动一下)
3、9种纵横比的选择(有必要么?)——除了标准的4:3纵横比之外,E-30还提供了宽屏16:9和中间格式6:6,以及3:2、5:4、7:6、6:5、7:5和3:4的纵横比
4、支持LiveView对比度进行检测
5、全十字型双感应器的11点自动对焦
6、5幅/秒的高速连拍、最快可达1/8000秒的高速快门
7、大尺寸光学取景器具有98%的视野范围和1.02x的放大倍率(据说比E3看得更爽)
8、1230万像素高速LIVE MOS传感器(据说和G1的一样)和新型TruePic III+图像处理引擎(不是TruePic Ⅳ,说明提升有限,但愿对噪点的处理比G1好)
9、支持面部识别、实时取景放大、实时白平衡巴拉巴拉(都是炒现饭)
和Canon 50D、Nikon D90的大小对比(乖乖,都大过D90了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