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就放出样片,是不是太快了点。国外网站上登出了Sony新机A100的样片,并且包括我最关心的高感光度样片两张,看来Sony对自己机器的降噪很满意嘛,实际上呢?
由于是使用套头拍摄,光圈即便已经收到F8甚至F11,画面中心的锐度还是不能令人满意,画面边缘的效果就更甭说了,不知道换上专业头会怎样。今天无意看到机身和套头尾部的照片,居然18-70镜头使用的不是金属卡口!要是18-55等入门级镜头采用如此设计倒不足为奇,而还算是中档镜头的18-70也采用塑料卡口的话,那实在是太冒险了,希望这张照片是个玩笑。
在高感光度下,噪声还算中规中矩,可是由于过度的降噪处理,不仅使照片的清晰度大幅降低,并且动态范围也骤降,整个画面的颜色和反差看起来和一个入门级DC的效果差不多。
如果这是真实的A100样片的话,那我只能说他的成像质量——一般。
由于是使用套头拍摄,光圈即便已经收到F8甚至F11,画面中心的锐度还是不能令人满意,画面边缘的效果就更甭说了,不知道换上专业头会怎样。今天无意看到机身和套头尾部的照片,居然18-70镜头使用的不是金属卡口!要是18-55等入门级镜头采用如此设计倒不足为奇,而还算是中档镜头的18-70也采用塑料卡口的话,那实在是太冒险了,希望这张照片是个玩笑。
在高感光度下,噪声还算中规中矩,可是由于过度的降噪处理,不仅使照片的清晰度大幅降低,并且动态范围也骤降,整个画面的颜色和反差看起来和一个入门级DC的效果差不多。
如果这是真实的A100样片的话,那我只能说他的成像质量——一般。
强强联手的果实在等待了一年后终于来临。Sony继革命性的R1数码相机之后,借助Konica Minolta在传统相机领域的经验和实力,推出了旗下Alpha系统的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A100。
由于Sony之前早已为此系列相机制作了网站和各种小道消息,不断刺激大家的神经,宣传策划到位,因此各大媒体争先恐后地对这台相机进行报道也不足为奇。还好,大家的期待并没有换来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