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姑父是个资料癖,大概也是职业病的一种。所以片子拍的很水,器材看过的也远远多过摸过的,说出来倒是很唬人——其实有时候就是个说书的,混个热闹罢了。
当然,和任何形式的爱摄影一样,资料癖也是自娱的很好方式,本就是玩儿,乐在其中比什么都强。就在刚刚,我为了查查即将到手的两颗tevidon电视镜头,放狗搜蔡司的资料,就搜出这么个极有喜感的结果……
http://www.fc-carlzeiss-jena.de/index.php ,这是德国丙级足球联赛中FC Carl Zeiss Jena俱乐部的官方网站。按照目前联赛积分榜的排行,这支顶着Carl Zeiss伟大名号的球队,在丙级联赛中排名倒数第三,身处降级区。23个失球数位居德丙第一。真是杯具的要死。。。
说两句常识,了解的直接无视:可能很多人都知道Carl Zeiss,不知道Carl Zeiss Jena,Jena是地名,在德东,是Carl Zeiss的老家。二战结束之前,蔡司的商标就是Carl Zeiss Jena,战后东西德天各一方,蔡司大批高层、工程师和技师一穷二白的跑去西德,多数技工和家属留在了东德。前者在西德组建了新的蔡司,商标是今天广为人知的Carl Zeiss;后者依然沿用了战前的Carl Zeiss Jena。冷战时期,双方作为两方光学水平的顶级代表,PK一直持续到柏林墙倒。虽然西德蔡司在经济上最终成为胜者,但东德蔡司留下了堪称丰厚,且水平不失西德兄弟,而且更为便宜的民用、工业光学遗产,是今天国内外二手市场的抢手货。
如此牛叉叉的Carl Zeiss Jena,赞助的球队却……也算是虎父犬子的一个真实例子吧,哈哈。
周五接到新镜头后,赫然发现我用过的标头已经接近20枚大关 还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。
姑且,列个汇总表,权作备案,以后慢慢扯。看客不用震惊,加起来也没多少钱,应该不够买1.5颗佳能50/1.2L的。以下排名不分先后~
自动对焦:
Pentax FA 43mm/f1.9 后期无铅版
Pentax FA 50mm/f1.4
Sony sal 50mm/f1.4
手动对焦:
Voigtländer Septon 50mm/f2 最近对焦0.9m版
Mamiya Seker SX 55mm/f1.4
Minolta MC Rokkor-X PF 50mm/f2 黄标
Enna München Edixa Color-Ennalyt 50mm/f1.9 白银
Enna München Ennalyt 50mm/f1.9 细斑马
Minolta MC Rokkor-PF 58mm/f1.4 白标
Carl Zeiss Planar 50mm/f1.7
Meyer-Optik Gorlitz Oreston 50mm/f1.8 斑马
Meyer-Optik Gorlitz Primoplan 58mm/f1.9 小嘴版
Konica Hexanon 57mm/f1.4
Steinheil Cassaron 50mm/f2.8 斑马
Steinheil München AUTO-D-Quinon 55mm/f1.9 斑马
Jupiter-3 50mm/f1.5 白银
Jupiter-8 50mm/f2 白银
Carl Zeiss Jena Tessar 50mm/f3.5 白银
Auto Soligor 50mm/f1.8
最近忙得要死,容我以后慢慢介绍吧。。。等不急的就善用google和flickr,我玩儿过的都不是稀罕物,牛人前辈的经验无数。
实在对不住各位,上周突如其来的催稿通牒让我疲于应付。在写了整整一周不和谐的研究之后,终于可以补上第一篇败家方面的欠文。
原本是想把器材的概念一一拎出来说,但发现自己才识浅薄,硬写的话难免胡说八道生搬硬套误人毁己……所以,还是发挥太姑父自己瞎扯的特长,扯到哪儿算哪儿吧。。。
某种程度上,选镜头如同选股票,拼的是眼力甚至运气,而不是看上去很美的指标和财务报表。如果留心过摄影类杂志以及器材网站的软硬广告的话,都会对以下几个术语耳熟能详:MTF、非球面镜、APO、锐度、镀膜……当然,还有所谓的“数码优化”。很多人会在强大的图表分析和似是而非的术语描述中,迷失自己的判断,或者压根就没有判断,人云亦云,然后,掏出腰包,拱手送钱。最后拿到手的,很可能是一只指标看上去很美但实拍效果很一般的昂贵镜头。
那么,这些术语到底该如何看待呢?很简单,姑且听之,只做辅助参考。因为太姑父虽然是学会计专业出身,但对数字并不敏感,当年数学和物理成绩也是差的一塌糊涂。所以和绝大部分器材党不同,太姑父看一个镜头的好坏,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只有一个——大量不同人的实拍片。
下面简单的说一下太姑父对那些术语的理解和了解,以及为什么这些术语只能参考,不能太当真。另外,太姑父不是专家,只是票友,很多东西也是step by step学来的,我会尽量贴出我个人觉得非常靠谱的他人说法或者资料,供大家参考,同时也算是尽量尊重别人的智力产权。
先说现在很多发烧论坛人人必说的MTF。
MTF,大多数人耳熟能详,如雷贯耳,同时大多数人似懂非懂,人云亦云。如同瑞典人靠个诺贝尔奖就可以搜罗到全世界的智力精华一样,蔡司靠发明mtf测试体系和检测设备,也把镜头评测业界的牛耳执于掌中。撇开中画幅大画幅这些昂贵专业的玩意儿不谈,在135系统的世界里,只有蔡司会随着镜头附上比较完整的mtf图,有些人说这是蔡司厚道,其实不如说是裁判球员一家亲,心里有底罢了。
蔡司是家非常有意思的公司,很多东西都是他们先发明,但自己却用的很少或者很晚。比如萤石,很多人都以为是佳能搞出来的,其实蔡司在二战前就用了萤石。用来解决大光圈sonnar结构标头的色散问题。当时sonnar的结构并不稀奇,蔡司推出50/1.5旁轴标头后,很多厂家,包括战后苏联山寨的Jupiter-3型镜头,都是拷贝自蔡司这颗,但基本上没有超越蔡司的,原因就是只有蔡司用了萤石(蔡司对此事保密了很多年)。再比如非球面镜,也是蔡司最早使用而且技术最早成熟的,结果蔡司至今只有一颗135系统单反镜头量产用了非球面镜,就是被视为手动时代最好的35mm镜头,contax carl zeiss 35mm/f1.4……呃,又扯远了,说回mtf。Mtf体系是蔡司在1943年时就发明了的,而其开始大行其道,貌似也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。这么说其实只是想提醒大家,摄影器材这个领域,最近20多年真正的技术进步,都在数字感光元件和伺服系统上了,说白了就是机身。仅就光学而言,绝大部分现在宣传的神乎其神的概念、术语,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货翻新而已。
平心而论,虽然市面上的mtf大多数靠不住,但有胜于无。关键是要知道怎么看。一般很容易搜到的大路货在这里就不重复了。特别推荐的,是这篇翻译文章:http://bbs.fengniao.com/fo... ,这篇文章提到的蔡司自己刊物里的原文,在蔡司的网站可以检索下载(http://www.zeiss.com/C1256... ; http://www.zeiss.com/C1256... 右键另存为下载下来看吧,在浏览器里打开容易死机)。
原本是想把器材的概念一一拎出来说,但发现自己才识浅薄,硬写的话难免胡说八道生搬硬套误人毁己……所以,还是发挥太姑父自己瞎扯的特长,扯到哪儿算哪儿吧。。。
某种程度上,选镜头如同选股票,拼的是眼力甚至运气,而不是看上去很美的指标和财务报表。如果留心过摄影类杂志以及器材网站的软硬广告的话,都会对以下几个术语耳熟能详:MTF、非球面镜、APO、锐度、镀膜……当然,还有所谓的“数码优化”。很多人会在强大的图表分析和似是而非的术语描述中,迷失自己的判断,或者压根就没有判断,人云亦云,然后,掏出腰包,拱手送钱。最后拿到手的,很可能是一只指标看上去很美但实拍效果很一般的昂贵镜头。
那么,这些术语到底该如何看待呢?很简单,姑且听之,只做辅助参考。因为太姑父虽然是学会计专业出身,但对数字并不敏感,当年数学和物理成绩也是差的一塌糊涂。所以和绝大部分器材党不同,太姑父看一个镜头的好坏,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只有一个——大量不同人的实拍片。
下面简单的说一下太姑父对那些术语的理解和了解,以及为什么这些术语只能参考,不能太当真。另外,太姑父不是专家,只是票友,很多东西也是step by step学来的,我会尽量贴出我个人觉得非常靠谱的他人说法或者资料,供大家参考,同时也算是尽量尊重别人的智力产权。
先说现在很多发烧论坛人人必说的MTF。
MTF,大多数人耳熟能详,如雷贯耳,同时大多数人似懂非懂,人云亦云。如同瑞典人靠个诺贝尔奖就可以搜罗到全世界的智力精华一样,蔡司靠发明mtf测试体系和检测设备,也把镜头评测业界的牛耳执于掌中。撇开中画幅大画幅这些昂贵专业的玩意儿不谈,在135系统的世界里,只有蔡司会随着镜头附上比较完整的mtf图,有些人说这是蔡司厚道,其实不如说是裁判球员一家亲,心里有底罢了。
蔡司是家非常有意思的公司,很多东西都是他们先发明,但自己却用的很少或者很晚。比如萤石,很多人都以为是佳能搞出来的,其实蔡司在二战前就用了萤石。用来解决大光圈sonnar结构标头的色散问题。当时sonnar的结构并不稀奇,蔡司推出50/1.5旁轴标头后,很多厂家,包括战后苏联山寨的Jupiter-3型镜头,都是拷贝自蔡司这颗,但基本上没有超越蔡司的,原因就是只有蔡司用了萤石(蔡司对此事保密了很多年)。再比如非球面镜,也是蔡司最早使用而且技术最早成熟的,结果蔡司至今只有一颗135系统单反镜头量产用了非球面镜,就是被视为手动时代最好的35mm镜头,contax carl zeiss 35mm/f1.4……呃,又扯远了,说回mtf。Mtf体系是蔡司在1943年时就发明了的,而其开始大行其道,貌似也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。这么说其实只是想提醒大家,摄影器材这个领域,最近20多年真正的技术进步,都在数字感光元件和伺服系统上了,说白了就是机身。仅就光学而言,绝大部分现在宣传的神乎其神的概念、术语,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货翻新而已。
平心而论,虽然市面上的mtf大多数靠不住,但有胜于无。关键是要知道怎么看。一般很容易搜到的大路货在这里就不重复了。特别推荐的,是这篇翻译文章:http://bbs.fengniao.com/fo... ,这篇文章提到的蔡司自己刊物里的原文,在蔡司的网站可以检索下载(http://www.zeiss.com/C1256... ; http://www.zeiss.com/C1256... 右键另存为下载下来看吧,在浏览器里打开容易死机)。